2011年10月31日 星期一

誤傳多年的俗語 & 名言

被誤傳多年的俗語:


1、“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原為 “嫁乞隨乞,嫁叟隨叟” 意思是一個女人即使嫁給乞丐或者是年齡大的人也要隨其生活一輩子。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一俗語轉音成雞成狗了。

2、“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皮匠”實際上是 “裨將” 的諧音,“裨將”在古代是指“副將”,原意是指三個副將的智慧合起來能頂一個諸葛亮。流傳中,人們將“裨將”說成了“皮匠”。臭皮匠再多,也跟諸葛亮沒有可比性。

3、“不見棺材不落淚”,本是 “不見親棺不落淚”,並不是見了任何棺材都落淚。訛變為“不見棺材不落淚”,如果不管誰的棺材,只要見到就落淚,那就有點太莫名其妙了。

4、“有眼不識金鑲玉”,本是 “有眼不識荊山玉”。荊,指古代楚國;“荊山玉”,是玉匠在荊山發現的玉。

5、“不到黃河心不死”,本是 “不到烏江心不死”。烏江,項羽他老人家自刎的地方。烏江訛變成黃河,真是讓人無從解釋了。

6、“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本是 “捨不得鞋子 套不住狼” 意思是要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費鞋。不過這個我還能理解點,因為好像四川那邊管鞋叫孩子。如果真的拿活生生的孩子去套狼,也太恐怖啦!

7、“狗屁不通”,這個成語最初是 “狗皮不通”。狗的表皮沒有汗腺,酷夏,狗要借助舌頭來散發體內的燥熱。“狗皮不通”就是指狗的身體這個特點,“屁”是污濁的象徵,對於文理不通的東西,以屁來喻,也就將就吧!

8、“王八蛋”這是民間的一句罵人話。實際上,這句話的原來面目是 “忘八端”。古代“八端”是指“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此八端指的是做人之根本,忘記了這“八端”也就是忘了基本的做人根本,可是後來卻被訛變成“王八蛋”!

--------------------------------------------------------------------------------------------------------------------

9、無「奸」不商。原為:無尖不商,是說古時候開糧行,賣谷米是用升或鬥量的,商人賣谷米每次都把升和鬥堆得尖尖的,儘量讓利,以博得「回頭客」,所以叫無尖不商。也可解釋為:商場如戰場,必須有拔尖的智慧,才能成功。如果是「奸」,那世上做生意的,沒一個好人了。

10、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原為:無度不丈夫,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有度量者,方能稱為大丈夫。「度」與毒,一字之誤,謬以千里。

11、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應該是:唯汝子與小人為難養也(就你們這幫人和小人最難對付)。古漢語「女」通汝,故有此誤,縱觀孔子的思想體系,並無歧視女性之意

12、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由於我們對「上、下」兩個認識不全。常將它們做「及」解。其實「上下」還有「尊卑」之意,該說原意應為「刑不尊大夫,禮不卑庶人」,不會因為大夫之尊,就可以免除刑罰,也不會因為是平民,就將他們排除於文明社會之外。不作此解,與「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就自相矛盾了。更簡單的判斷是:自從漢代「獨尊儒術」至有清一朝,刑及大夫的案例並不少。

13、「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與一個錯誤的敵人,打了一場錯誤的戰爭」。此 說常傳為麥克亞瑟針對朝鮮戰爭所言。其實原話是朝鮮戰爭期間擔任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的五星上將布萊德雷說的:如果美國像被解職的麥克亞瑟建議的那 樣,把戰火燒過鴨綠江,那將是在錯誤的時間與錯誤的地點,和錯誤的敵人打一場錯誤的戰爭。此說被刻意隱棄的前提是:「把戰火燒過鴨綠江」。

14、中國是一頭東方睡獅,醒來的時候,全世界都會顫抖。這是拿破崙說的話,與上句相反,它卻是被割棄下半句 ──「上帝啊,就一直讓它睡下去吧」。這兩句話的刻意取捨,都是為了同一個目的:長自己的志氣。

15、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天賦。這是大發明家愛迪生的名言,它也被割棄下半句 ── 而這百分之一的天賦是至關重要的。如此割捨,良苦用心不難理解,那就是鼓勵青少年努力學習。


16、瞿秋白遇害後,魯迅挽曰:「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 初時讀者常以為此聯為魯迅所作。以魯迅之才,當然做得出這麽一副絕妙挽聯。後來人們在道光年間舉人、書法家徐時棟書寫的《煙嶼樓集》發現此聯,於是將「版 權」歸還徐時棟。如今已真相大白:此聯原是清朝何瓦琴的集句,因為何佩服李的書法,集後請李寫成條幅。李又將此聯抄進《煙嶼樓集》,一九三三年魯迅買到該 書,對此聯極為讚賞。一九三五年瞿秋白被捕犧牲,魯迅素以瞿為知音,故以此聯挽之。

----------------------------------------------------------------------------------------------
  被誤傳多年的名言

    正在民間廣泛流傳的都是有一定來由的,其中有一些是由於語音訛傳而來的,有一些是出於一定人為政治目的。歷史的變遷,社會的發展使它們與原來的字詞本意有著天差地別。探尋一下它們的來源, 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誤傳一:天才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愛迪生

   從小到大,老師都會用愛迪生的這句話教導我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現在才知道,雖然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確實說過 “天才那就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這句話,但是,我們的老師和教材偏偏每次都漏掉愛迪生後面那關鍵的一句話:“但那1%的靈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誤傳二:不存在一個擲骰子的上帝 —— 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上帝不擲骰子。”他這句話是針對量子物理而說的。量子物理中有一條非常重要的測不准原理,它徹底打破了“決定論”的物理學,而愛因斯 坦恰恰是支持決定論的,這與愛因斯坦的宗教信仰有關。愛因斯坦並不是一個狂熱的信徒,但他始終相信上帝的存在(不一定是某個宗教的上帝),他認為量子力學 的不確定性觀念就好象上帝擲骰子一樣不可相信。這是他的本來意思。

那麼,現在讓我們看看,我們的教材是怎樣篡改愛因斯坦的話的 —— 絕對令你目瞪口呆。教材說:“愛因斯坦反對量子物理,是因為愛因斯坦覺得量子物理學家承認有一個擲骰子的上帝存在,不是一個真正的唯物主義者。”

誤傳三:中國是一隻睡獅,一旦它醒來,整個世界都會為之顫抖 —— 拿破崙

   “中國是一隻睡獅,一旦它醒來,整個世界都會為之顫抖。” 誰都知道這是拿破崙說過的一句話,我們接受這句話,是因為一個偉大的外國人對中國有如此崇高的評價,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深感自豪。而我們也深信這只睡獅 已經醒來,已經讓世界感到它帶來的顫抖,因為中國人民已經站起來了,已經當驚世界殊了。但是我們很長一段時間不知道這句話的中間還有一句:“它在沉睡著,謝謝上帝,讓它睡下去吧”。

誤傳四:我們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同錯誤的對手打了一場錯誤的戰爭——布萊德利

   我們過去知道的是美帝國主義侵略朝鮮,而中國人民志願軍則是一舉打敗了武裝到牙齒的美軍,取得了一個偉大的勝利。我們是第一個讓美國人在沒有取得勝利的情 況下簽署了停戰協定,大滅了美帝氣焰,大長了人民威風,連美國人也如是說,這句話就是明證。但是,布萊德利說的這段話卻是有前提的:“如果我們把戰爭擴大到中國,那我們就會被捲入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同錯誤的對手打一場錯誤的戰爭”。

誤傳五:存在即合理 —— 黑格爾

   “存在即合理”,黑格爾的這句“至理名言”幾乎連小學生都耳熟能詳。許多人為之困惑,卻不求甚解,認為黑格爾這句話意思是說:凡是存在的事物就天然具有合 理性,“存在”是“合理”(價值判斷)的必要充分條件。  殊不知,這種誤解大概來自舊版本黑格爾著作翻譯者的謬誤。如果沒記錯的話,前年看過的《小邏輯》以及《法哲學》裏,譯文是:“凡是合乎理性的東西都是現實 的,凡是現實的東西都是合乎理性的。”

誤傳六: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 孔子

     這句名言出自《論語秦伯》中的“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如果表述成“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則是宣揚愚民權術的名言。

   《論語》主要是記載孔子的語錄,上下文之間往往沒有多少聯繫。當時的文章,除了句斷,其他標點符號還沒有發明。所以,被誤讀是可能發生的事。

如將這句話更正為“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則與孔子另一句名言“有教無類”一脈相承。也使得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教育家孔子的形象躍然紙上。

2011年10月27日 星期四

比吃苦更重要的價值



近年來中產階級流行談「吃苦教育」,可是家裡不苦,刻意讓孩子吃苦,對嗎?什麼才是「吃苦教育」真正的核心意義?什麼才是父母應該傳遞的價值觀?

請問楊老師:我常常讀到一些論述強調「要小孩吃苦」,認為台灣現在的孩子缺乏競爭力,是因為過得太豐裕。像我家經濟還算許可,孩子表現也還好,我覺得「刻意」讓他吃苦,好像太矯情,而且會不會反而造成孩子的心理不平衡?「吃苦教育」的論調是對的嗎?什麼樣的價值觀點才是親子教育最應該重視的呢?

吃苦不吃苦,其實背後是價值觀的問題。什麼是價值觀?

簡單的說,就是一個人對人生、事物的看法或評價。因為每個人先天特質不同,再加上後天受家庭、社會,甚至時代、文化的影響,對於生活中各種人事物應該如何安排比較恰當,自然也會有不同的觀念和看法。
舉例來說。假設你一個月賺十塊錢,那麼一個月花幾塊錢是恰當的?對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是一個人對花費的價值觀。

過去,因為相對窮困的環境,以及強調節儉的觀念,我們這一代為人父母的,答案多數落在四到八塊錢之間。但是,問問在富裕和強調消費的時代長大的年輕人,可能從六塊起跳就不錯了。時代變化帶動價值的遷移,父母必須有所調整,必得接受這個價值觀上的衝擊,重新劃定合理的範圍和界線。不過,無論如何調整,我想大家非常清楚,賺十塊花十塊絕對是不恰當的,賺十塊花十二塊就更不用說了,早晚會出問題,不是好的價值行為。

核心價值才是問題所在

仔細解析,其實價值觀可分三個層次:核心價值、周邊價值和行為層面。如果以這個例子來談,「量入為出」是核心價值,只要在合理的範圍內,每個月到底花幾塊錢,或者把錢花到哪些地方,都屬於周邊價值,至於能不夠依照自己的價值觀念行事,有沒有能力自我克制,就是比較末端的行為層面了。

「核心價值」是父母必得教給孩子的。無論個別差異,每個孩子都必須建立「量入為出」的態度,這會讓孩子在未來的生活裡,比較不容易遭逢困境、碰到危機。對於「周邊價值」,父母就必須看到並尊重孩子的個別差異,譬如有的孩子天生愛花錢,有的天生很節儉。只要落在合理的範圍內,價值觀永遠有這個彈性。另外,有的孩子喜歡玩樂,有的孩子注重吃喝,只要他能調配得當,父母就不需要管太多。確立價值、劃定合理範圍後,父母只要擔任守門員的角色,督促孩子依照自己的價值觀,建立適當的行為就可以了。

以同樣的想法來看吃苦這件事,我認為父母該關切的是,孩子在必得或應該吃苦的時候,願不願意、有沒有能力吃苦。而不是要孩子跟我們小時候吃一樣的苦,因為時代在變。想用原來很僵化、表面的東西來框住孩子,往往落得節節敗退、就算勉強有點影響,也容易事倍功半。

但是,父母要去注意和吃苦有關的核心價值,這和他將來幸不幸福有關。在以前那個吃苦的年代,有顆糖吃已經難得,要吃雞腿可能得等上一年半載。吃苦當下肯定難受,所以吃過苦的父母,只要有能力,總想儘可能供給。可是走過吃苦的路,會發現有些好處,像能夠延宕滿足、知道要怎麼收穫先得怎麼栽,也不會將自己所獲得的一切視為理所當然。

這個年代的孩子從小物質充裕、環境舒適,不僅沒吃苦,甚至吃得太甜、吃得太好。這樣完全不給孩子吃苦的教養,會出現許多後遺症。因為孩子一旦習慣了想要就有,他就會逐漸養成「我想要,就得馬上滿足我,這是我的權利,理所當然」的價值觀。認為舉凡他需要的,別人都應該滿足他,碰到挫折也特別容易不耐和憤怒。
關於吃苦,最大的問題都出在這些核心價值。只要價值觀良善、態度正確,實際生活裡到底該讓孩子吃多少苦、吃什麼樣的苦,就自然會有答案。

小時候,父母會「罩」孩子,可是長大的過程,無論是學習、工作或人際,每個人都會碰到必得吃苦的時候。再怎麼愛孩子,父母也沒辦法保證孩子一輩子順遂。當孩子面對挫折、碰到困境時,有沒有那個彈性去面對,是父母的教養責任。

人生必得吃的兩種苦

所以我認為父母不必要刻意讓孩子吃苦,但必須培育孩子吃苦的能力。譬如家裡的衛浴設備乾淨豪華,我們不必為了訓練孩子吃苦的能力,刻意降低水準;但孩子在學校或參與野外活動,碰到設備比較差的狀況時,父母應鼓勵孩子接受,而不是要求外界來配合孩子的習慣和需求。

但現在有些父母不僅捨不得孩子吃苦,而且還以讓孩子吃得好為榮,這個價值觀就會有問題。我碰過不少孩子嘴巴很挑、很懂得吃,從小就一副美食主義者的架式。懂得分辨美食也是一種品味和能力,但如果孩子非好的不吃,而父母也以孩子挑食為榮、以自己負擔得起為傲,那就大有問題了。父母或許承擔得起,所以放縱孩子的物質享受,但孩子將來得面對自己的人生,你能保證他可以一輩子這樣平順嗎?

除了物質上的節制是一種必得吃的苦之外,還有一些苦是因為和別人相處時,每個人的自我擴張(只要我喜歡,沒什麼不可以)一定會受到限制。自我得以擴張是很快樂的事,自我限制則是一種壓抑,必定會苦。但這種苦是團隊合作和獲得友誼的根基,吃得了這種苦,才有能力和別人合作,結交朋友。孩子如果沒有這種吃苦的能力,人際上就會碰到困難。

孩子是價值的觀察者

那麼,父母要如何形塑孩子的價值觀呢?

首先,要經營和諧的親子關係。許多研究都指出,青少年雖然會在許多小事力求和父母不同,但只要親子關係和諧、溝通管道順暢,青少年在人生的重要價值觀上,還是和父母最接近。

任何有關價值的討論都非常重要,而且很有幫助。鼓勵孩子對價值或道德議題提出質疑,並開放的進行討論,孩子才有機會反思、自省,重整自己的價值體系。

其次,明確表達核心價值。父母面對青春期的孩子,父母應該先釐清自己的價值觀,對於重要議題上有明確的是非觀,才能在日常生活中明確表達什麼事情是對的、不對的,什麼是應該、不應該的;對孩子的道德發展,展現出具有說服力的言教。

第三,要允許孩子在周邊價值以及行為面上,有自己的選擇和尺度。只要核心價值確立,父母應該接受時代因素所帶來的價值變遷,接受兩代間的價值差異。孩子經過很多的思維、很多釐清、很多磨練之後,才會逐步建立、內化成自己的價值體系。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還是以身作則。關於價值,孩子透過觀察所學習到的行事準則,遠比聽到的要有效得多。父母透過行動所傳承給孩子的生命態度,遠超過自己的了解和想像。

以作弊行為為例。孩子會作弊,通常是為了贏得好成績,對父母有交代。如果父母只重視他成績,就助長了他沒有辦法面對真實自己。我們不能一邊告訴孩子說,你要誠實;可是當別人都不誠實得到好成績,相對他成績不好時,你卻要罵他,這一定會讓他產生價值懷疑。

青少年可能接受、相信、也認同父母說的「誠實很重要」,這個誠實包括真實展現我的能力,所以我不作弊。但如果將來要採計在校成績,或者這個成績會影響他是否取得獎學金,而別人都在作弊,你想他會不會很衝突呢?所以光跟他談價值,卻無法理解他所處的情境,價值教育是很難成功的。

我認為就價值、道德這個層面,小時候應該要積極的建立行為準則;青春期時則應著重在道德的概念、價值的重整。當青少年有一天開始挑戰,或質疑時,就是他本身要面臨階段的轉換,那是好事。震盪之後,他自然會找到一個最適合他自己的價值體系。

2011年10月17日 星期一


您是否罹患了中國父母症候群?!(Chinese Parents Syndrome)


東方社會最常見的倫理大悲劇就是在一場父母與孩子激辯與爭論之後,激動傷心的父母總會淌著眼淚,對著滿腹委屈的孩子說:「我會這麼做,一切都是為了你啊!」接下來不論是相擁痛哭,抑或是各自心碎,這個孩子總難逃離被父母的錯愛所扭曲的人生悲劇。

東方父母 愛之適足以害之「一切都是為了你!」是許多中國父母對子女常說的話,但那其實是父母假呵護之名,行操控之實的病態犧牲,也是「中國父母症候群」(Chinese Parents syndrome) 的顯著病癥。

中國父母老是把子女看成自己的財產,一心一意想要主導子女的一生,總認為子女不爭氣就是父母的失敗;而子女若能成材則是父母最大的榮耀。基於這份患得患失的憂心和企圖,使得中國父母普遍對孩子過份保護、限制太多,並且強加其個人價值觀於子女身上者屢見不鮮,殊不知這種對待孩子的方式,不但剝奪了子女獨立成長的機會,更將因此扭曲了孩子的一生。

在中國父母過度細心呵護下,「弱不禁風」似乎已成為現在台灣年輕人的最大通病。在一場管理學院師生會議上,一位女學生神情激動地責難校方的規定,她說:「星期天父母送我回宿舍,結果警衛不讓我父母進去,害我一個人得把那麼多的行李搬進宿舍?

「這麼重又那麼遠…」面對著女學生的質問,以「顧客滿意」為經營理念的學校方面,給了相當善意的回應:「如果真的很重,可以特別允許父母的車子進入校園…」。

這件事情讓筆者感觸良深,因為那女學生口中「那麼遠」的距離,事實上是近得不可再近了,那一點點路也不肯走,真是枉費了青春年少。筆者認為台灣這一代的孩子之 所以變得如此嬌弱,父母應該負起最大的責任。

台灣的生活條件是在這四、五十年來才逐漸變得寬裕,因此,父母用車子接送孩子上下學的情況應該是屬於第一代,不幸的是,只是第一代就已經被寵得不像樣了,不但體力差,也欠缺機靈的反應能力,其實,就上述那女學生所描述的情況,如果行李真的太重,設法和警衛商量一下,必能解決問題,就算真的難以通融,走一點路又何妨?難道一定要把這種小事拿到師生會議上來說?在學校生活中,其所關注的焦點就只有這些嗎?

學習獨立才是重要課題

筆者的女兒是在美國念私立小學,學校設置在森林之中,校園很大,基於安全考量,學校也是規定父母只能送到一個固定的地方,就不能再進去了。這些孩子才7、8歲而已,不但課本重,還經常因為課外活動,需要帶其他的衣服、鞋子等,儘管如此,還是得自己走進去,尤其當冰天雪地的冬季來臨時,更是嚴苛的磨練。但人的體力原本就是靠磨練來的,人若不能吃苦,便不會耐勞,更不必說勤勞、樸實的生活了。

所以,當我看到這個女學生的個案時,格外覺得痛心,第一代就如此,將來還得了,身為未來主人翁的年輕族群,如果沒有好體力,成功的機會也就不大,那麼,國家前途還有什麼指望呢?

悉心照料孩子,表面上看來沒錯,但卻會適得其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學習獨立是最重要的課題。

我女兒是在美國長大的,在她九歲那年,由於當時我們很忙,因此就讓她隻身從香港飛到美國東部。而當我們打電話探詢她是否平安到達時,她還很臭屁地說:「What are you worrying about?」可見得她第一次隻身飛越半個地球這件事情本身,已經使她信心大增,很有成就感,因此,放心讓她去作,孩子就會成長,反之,如果顧得很緊,反而是在限制孩子發展的空間!

犧牲這一代   成全下一代?

此外,中國父母症候群的另一個症狀就是把所有的榮耀都寄託在兒女身上。如果有個孩子在國外念知名學校,那個父親就會在社交場合中眉飛色舞地談論自己的孩子,彷彿這就是他一生最偉大的成就。也就是渴望擁有這份榮耀,東方父母總會說:「一切都是為下一代!」、「我們這樣犧牲,就是為了後代!」;毛澤東也曾說過的:「犧牲這一代,成全下一代!」似乎只要聽到是為了後代,大家都能夠認同,其實這只是東方人獨特的想法。

中國父母試圖用「犧牲」的想法及作法來減少孩子在生存競爭上的挑戰,希望孩子能低挑戰的環境下,創造高成就,其實,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為生存的能力是靠磨練出來的,光從書本上是很難學到的。中國父母常對孩子說:「你只要好好唸書就好了,其他都別管了!」這種作法不但對孩子沒有任何好處,更是嚴重地剝奪了他們學習生存及養成獨立人格的成長機會。

在美國,哪有父母要幫孩子付大學學費的道理,十八歲以後,若要住在家裡,就得付租金,要分擔房租、水電等支出,不但對家庭要有責任感,也要懂得如何在社會上生存。這就是典型的美國教育方式,任何事情都比不上學會如何生存來得重要。

因此,就現實的考量,美國孩子如果想要上大學,就得自己去打工、賺錢、繳學費,如此千辛萬苦才能擁有學習的機會,怎麼可能會在上課打磕睡?上課根本不需要點名,若有不同的意見,一定會向教師提出挑戰,有不懂的地方,也一定會問到懂,否則不是平白浪費時間以及辛苦工作才繳交的學費嗎?

東方社會的孩子,從表面上看來就幸運多了。因為東方社會的父母總認為,就算借錢也要讓孩子念大學。因此,台灣的學生大多是應父母的要求去唸書的,而且在聯考制度及父母的期望下,至少有95%的學生所念的不是心目中的第一志願。於是學生唸書的心態就顯得心不甘、情不願,一則是因為沒興趣,二則反正是父母送來唸書的,不想念就打混。有多少大學生都是徹夜打牌、玩樂、打電動,早上又起不了床,弄得上課遲到或乾脆蹺課,種種惡形惡狀,正凸顯了台灣教育扭曲的事實。

中國父母費盡苦心供孩子念大學,甚至幫孩子選擇了最有「前途」的科系,但卻忽略了人性的本質,那就是唯有付出,才能真正收穫;唯有發自內心想做的事情,才會激出真正的拼勁。

因此,大部分的中國父母對最後的結果都是感到失望的,而在罹患中國父母症候群的父母所養成、教育下的孩子,不論是否做到父母的期望,都無法擁有真正的快樂!顯見這種愛的方式,只是在成就一個兩敗俱傷的悲劇而已!

往往父母的犧牲,只是為子女帶來壓力,並不會造就子女的幸福。

但是東方社會的孩子,從小就習慣聽從父母的意見去做人、做事,久了就習慣了,即使不快樂也會照做,對於人生的道路既沒有選擇的餘地,也失去了選擇的能力,也因此對生活毫無熱情,對人生充滿著許許多多的無奈與悔恨,所謂「積極開放」的人生,根本就是遙不可及的神話。

孩子也是獨立的個體

探究問題的癥結,那就是中國父母一直無法接受孩子也是獨立個體的這個事實,藐視孩子思想、看法或夢想,忘了孩子也有基本人權(human right),對孩子總是處處干預,不論在學業、事業甚至是婚姻上,似乎每一件事都要讓父母覺得順心才可以,孩子不聽話,就得背負「不孝」的罪名。

當中國父母以愛為名,進行軟硬兼施的壓抑策略,如果子女同意了那份壓抑,那麼也就注定了一個扭曲、不快樂的人生;如果選擇了反叛,那麼子女將終身背負「不孝」的罪名與壓力,即使勉強擁有快樂,也難逃背後的陰影。

總之,一天到晚都在說「一切都是為了孩子」的東方父母,請您就此高抬貴手吧!放孩子一條生路,讓他們靠自己的雙手去創造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自由、快樂、無悔的人生吧!

(選錄自「A+下一個優質社會」智庫文化出版)

2011年10月14日 星期五

湯老師的故事


網路經典:湯老師的故事

那年,湯梅是一位小學老師。

在新學期開始第一天,她都會說個開場白:「在這個學期裏,我會盡力教導,並且,也會對每位同學,一視同仁。」只是「說來容易作來難」,身為一個基督徒的湯老師,免不了會為了跌倒在「個人喜惡」的軟弱上,到主耶穌面前去祈禱認罪。

就像這次吧,話才剛對這班五年級學生說完,湯老師的眼睛,就立時感到不舒服了。她看見坐在前排角落的一個男生,不但已經把小書桌擺得亂七八糟,更同時,還幾乎把他那瘦小身軀,半趴在桌面上呢!

湯老師知道,這個男孩的名字是「李瑞吉」,因為在過去一年裏,湯老師都早已經在校園中,特別地注意過他了。因為,每在下課的時間,別的孩子都興高采烈地在校園中運動或玩遊戲時,而這個小孩都無意加入。而且他老穿著又髒又舊,又不合身的衣服,獨自站在一旁,每當走近他的時候,還會聞到些氣味呢!嗯,他需要洗個好澡。」湯老師還記得,當時的心裏,總這麼想著。

教瑞吉,可真是件既困難又容易令人失望的事。

漸漸地,似乎感覺到,凡拿紅筆在瑞吉的作業上,打個大叉或在他考卷上寫個不及格,都已成了固定且麻木的事。對瑞吉這個學生,在開始時還具有的一點同情與耐心,都已經慢慢消失了。

學校裏有條規定,凡擔任導師的,都必須去看過全班同學在過去幾年中,由別的導師作的評論。湯老師在查閱時,還會不自覺地,把瑞吉的紀錄擺到最後面去。但是,就在那個晚上,當湯老師在看過了瑞吉的學生紀錄以後,就從她心裏的深處,泛起了一股說不出的滋味。

瑞吉一年級時的導師評論是:聰明、活潑、時常喜笑,他作功課整潔,按時繳交,對小朋友們的態度友善,有他在身旁,總帶來喜樂。二年級時的評論是:瑞吉是個好學生,與同學們相處融洽。

但因他媽媽患了重病,以致他的家庭生活,遭遇難題。三年級時:瑞吉母親的去世,帶給他極大的困難與改變。他雖盡力於功課,但他爸爸卻似乎無意介入。若無其他幫助,則會因他家庭生活的改變,帶給他極大的影響。四年級時的評論則是:「對於學校裏的功課與活動,瑞吉已不再做出正面的回應。他鮮與其他同學來往,並且,經常還在課堂上睡覺」。

現在,湯老師終於明白瑞吉在學校裏顯出各種問題的原因了。更同時,她對自己自開學以來,心裏對瑞吉已存有的偏見與不耐,感到如同被利箭扎心一般的羞恥與虧歉。

那年的聖誕節快來了,學生們也都從家裏帶禮物來送給老師。早上第一堂課開始前,湯老師的書桌上,已經堆滿了大小不一但都包裝彩麗的聖誕禮物。當然啦,除了瑞吉所帶來的以外,他所帶的是一個用橡皮筋圈住的,一個舊雜貨店紙袋罷了。

滿臉含笑的湯老師,走進了教室,在同學們歡樂融融下,開始拿起一盒盒的禮物。她先唸出盒面上同學的名字,再打開包裝,把一件煞費苦心,精挑細選的小禮物,拿得高高地向全班展現。立時便得著了四起的讚嘆,也染紅了那位送禮同學的小臉。

禮物開到一半時,湯老師拿起了瑞吉所帶來的舊紙袋。立時引發起全班的大笑。而湯老師的內心,也在剎那間,轉變成深深的同情與心疼。她舉起手來止住了笑聲,再從袋子裏掏出來兩樣東西:一件是鑲有塑膠亮片的腕鐲,有幾片已經脫落了。另一件是一小瓶香水,從透明的玻璃瓶,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只有半滿而已。這些看在同學眼中,禁不住又爆出一陣大笑......。

這時候,湯老師望著瑞吉,只見他孤寂地半躺在書桌上,眼睛的深處,只有落寞與孤寂,毫無興奮,也沒盼望。湯老師再度舉手,阻止笑聲,還不光如此,老師還慢慢地,滿臉含笑地,先向瑞吉道謝之後,就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帶上了那個舊手鐲,然後,打開了那瓶半滿的香水,塗擦在手臂上。

那天放學以後,瑞吉沒有走,他獨自守候在校園裏,只是為了要向湯老師說一句話:「今天早上,你聞起來,就和我從前的媽媽一樣。」在寒冷的暮色中,湯老師望著瑞吉小小的身子,慢慢地走出校園時,再也忍不住了,淚水終於遮住了她的視線。

第二學期開始前,湯老師得了校長的同意,改教新開的一班 ── 困難學生班。瑞吉當然是班裏的一個,為了要使瑞吉趕上功課,湯老師真不知花上了多少額外時間。


慢慢地,瑞吉開始在生活上起了轉變,在活力上有了增添。湯老師清楚地察覺到,只要肯給瑞吉更多的溫暖,更多的鼓勵,瑞吉也就自動地朝相同方向,作出正面的回應。

那個學期終了時,瑞吉已成為全班裏最好的一個學生。當然啦,不管在這一學期中,湯老師是否完全作到了,她給新教班的開場白,「 ......我對全班都一視同仁」,但是,瑞吉卻的確變成了一個最聽湯老師話,努力的好學生。

一年後,瑞吉自小學畢業了。
畢業典禮舉行那天黃昏,湯老師自她的門縫裏,發現了一張字條,上面寫著:「你是我一生中,最好的一位老師。」

光陰似箭,六年後,湯老師又收到瑞吉的來信,上面說:「我已完成了高中教育,全校中我排名第一。你卻仍然是在我生命裏,所遇見到最好的一位老師。」

四年又過去了,又一封瑞吉的來信,寄到了湯老師的手裏。上面說:「因為家裏的困難,四年裏我都是半工而全讀。就在明日,我又將以最佳成績自大學畢業。」信的末了,他又慎重地再度提起:「到現在,你還是我在一生裏,所遇見過最好的一位老師。」
湯老師拿信的雙手有點輕顫,一顆顆喜樂、安慰的淚水,輕輕滴落在浸濕的信紙上。

時光飛逝,幾年又過去了。
在一個仲夏來臨,鳳凰花鮮紅怒放的早晨,湯老師又收到了瑞吉的來信,竟然是從美國寄來的。
上面說:「大學畢業後,我繼續在學識上向前邁進了一大步。」信尾,他再度保證說:「無可置疑的,你一直是在我的生命裏,所遇見過最好的一位老師。」
可是呀,他在這封信上的簽名卻有些改變:「李瑞吉醫生。」

故事到這裏,並沒有終了。

就在第二年的春天,瑞吉寄來了一張印刷精美的請帖:「下個月,我將要結婚。但是,我的父親已於兩年前去世。因此,想請問 老師,可願前來參加婚禮?並請坐在給新郎母親所保留的座位上?」
願意,噢,當然願意。 湯老師也快樂地被淚水矇矓了雙眼。

猜猜看,正當婚禮進行時,湯老師手腕上帶著甚麼?對了,就是那已脫落一些亮片的舊手鐲,身上呢,擦著瑞吉母親在好些年前去世後所留下的半瓶香水。

婚禮結束了,但賓客們卻都不起身離去,他們似乎在等待,還有一件重要的事將要發生。果然,新郎與新娘一同快步走到為新郎母親保留的座位前,一同擁抱住慢慢起身的湯老師。

瑞吉用充滿敬愛與感恩的眼光望著湯老師,一面向著賓客說:「湯老師,若不是你曾無條件,全心全意地給予我莫大的愛心與教導,我那有力量與信心,來突破困難,創造未來?在我心目中,你豈只是一位老師而已,你早已取代了我媽媽的地位。」

喜淚盈眶的湯老師回答:「事情並不止如此,當年,若不是慈愛的天父將你 ── 放入我的生命裏,我那能學到真心施愛給別人的真諦。」

聽到這,全場賓客們,都忍不住地拍起了如雷的掌聲,讓歡欣、讚美的情緒淹沒了一切。

2011年10月11日 星期二

讓日子變得更有趣

讀書,是為了讓日子變得更有趣

記者曾問英業達董事長 溫世仁,有什麼話要送給年輕人?他只說了四個字:開始讀書。
讀書,是為了讓日子變得更有趣...


“我有個國三的女兒,她在前一陣子的保送升學甄試時只填了一個志願,結果高分落榜。她說: 聯考名額還那麼多,我總要把機會都試過了,才能甘願。

前幾天, 收音機播出屋頂上的提琴手,她陶醉在音樂旋律中說: 很高興,我聽得懂英語。

當有人開玩笑罵她是笨蛋的平方時,她會回罵笨蛋的立方。她說:還好,我上過數學課。

在書店, 她翻著進口月曆,笑開了臉, 因為她看到畢卡索、 梵谷的名畫,都被改畫進了貓臉, 藝術家的幽默,使她一整天心情愉快。她說: 美術史,我沒有白念。

讀書的目的是什麼?她說:哪來那麼嚴肅?讀書,讓我的日子過的更有趣罷了。

那你為什麼想念第一志願的學校呢?她說: 我想把日子玩的更精采,我想聽聽名校名師的課,我想認識一群聽得懂我說笑話的朋友。而且, 第一志願的學校,不是用想的就可以進去念,我和我未來的好朋友,現在都在為聯考努力以赴。

我想,這就是她。人生以玩為目的。讀書只是讓她能玩的視野擴大,讓她更能享受生活之美的方法而已。”
上面這篇文,我真的是不記得作者的名字了。原諒我。但,我一直記著這句話:“讀書,是為了讓日子變得更有趣。”

呵呵!原來我們都曾為了和現在的朋友認識,而曾經這麼的努力著。

如果,你是將來孩子的爸媽,請千萬不要忘了提醒孩子,讀書,還有很多的樂趣。如果,你是別人家的家教或老師,請別忘了鼓勵孩子說,讀書,並不是只有表面。如果,你還是個年輕的孩子,讀書,真的會讓你找到更多的樂趣的。

與大家共享這來自於生活中的感動。人生的事,沒有十全十美,但是,我願認真活在當下。專心走路,專心看書,專心做報告,專心聽音樂及教小朋友。希望你們也能早日體驗到讀書之於你人生的意義,並且慶幸自己曾經努力讀書,進而養成讀書的習慣。

送給你們一段馬斯洛說過的話:
心若改變,你的態度跟著改變。
態度改變,你的習慣跟著改變。
習慣改變,你的性格跟著改變。
性格改變,你的人生跟著改變。

送給已經畢業的,出社會的,回頭看看這篇文章,或許會有更深的感觸。
----------------------------------------------------------------------------------------------------------
給下一輪的溫世仁        By : 陳文茜

這是我最不願意寫的文章之一,和溫世仁道別。

他倒下的前一天,仍極關心這場大選,對北京政治及兩岸經濟產生何種影響。當時太忙了,只匆匆和他說「改天再和你談」,便掛了電話。隔天,我被朋友通知,溫世仁中風病倒了,輾轉得知,他早在抵達醫院時,瞳孔已放大,無生命跡象。

他長得很胖,但活得輕盈。說五十歲後不做商人,就真的不做。退下來短短五年,他寫了『成功致富又快樂』、『台灣經濟的苦難成長』、『你能懂東亞金融風暴』、『領袖』、『媒體的未來』、『網路創財富』、『新經濟與中國』、『英語直通車』、甚至包括武俠小說『秦時明月』等。

我和溫世仁見面,多半在晚上,數不清碰面的次數,卻從沒過看他吃飯。每回大夥圍成一桌,他總笑咪咪地拿著一瓶健怡可樂,對著我們這些嘴巴吹牛、心中無大志的人,訴說他的減肥經驗。他當然是胖的,卻有套胖子出頭的邏輯。

他說他念台大電機系時,他一進台大,教練看不得了,天縱英才,居然有個這麼大的胖子,硬把他拖進台大柔道校隊,果然年年為學校爭光。他說:「胖子有個好處,沒有人把你當敵人;胖子天生可愛,不會有強烈的物質慾望,再好的名牌,也不會設計這麼大的SIZE。」

溫世仁出身窮苦,只想回饋社會。他曾告訴好兄弟葉國一:「我這一生賺這麼多錢,做生意就到五十歲為止,五十歲以後,我要做一件你們都做不到的事,就是把錢花掉,回饋社會。賺三五十億容易,花三五十億卻很難。」   

他憑一部筆記型電腦漫遊天下,他總笑笑:「我的人生很簡單,一部筆記型電腦,當然是英業達出品,兩只大皮箱,展示我們的產品,還有幾個親人就夠了。」

1999年亞洲金融風暴後,中國東南沿海,可說是黃金遍地。溫世仁卻已憂慮著中國的未來,逢人便說:「大西北問題不解決,中國將是跛腳的經濟巨人。」

多 數台商在中國大陸賺了錢,總愛包二奶、結交高幹,談什麼大西北開發,目的多半只為開發大片土地賺錢。但溫世仁不一樣,整帶人看大西北不說,自己和英業達老 同事林定信,在祁連山下黃白川旁,幫助一群小孩學習使用網際網路。在當年楊家女將的流浪處,進行「千鄉萬才」計畫。這位高科技新貴,兩手一攤,還是那張微 笑胖胖的臉:「賺再多的錢,不如幫助那些一輩子沒機會脫離貧困的小孩。」

溫世仁總有說不完的故事,他口才不算好,但不疾不徐,為了鼓勵人,他會翻出故事百寶箱,每次演講帶著一套PowerPoint,開頭總是一則故事,誘你眼睛一亮。

北 京有天突然下起大雨,一個老農夫躲在某網咖店門口避雨。老農夫是賣蒜的,躲在那兒,天寒發抖,網咖裡的年輕人,邀老伯伯進去坐,還給了他一杯熱咖啡。聊起 天來,老伯伯說,這年頭蒜頭難賣!年輕人充滿著夢想,問老農夫:「你的蒜頭究竟有什麼好處?」老農夫回:「我沒有加肥料。」這名北京年輕人於是連上 yahoo網站,「北京這裡有organic garlic,看什麼人有興趣?」

德國一家超商的採購員,在yahoo看到這則訊息,喜出望外,聯絡了網咖。老農夫最後賣掉了全部的蒜頭,還從此成了德國有機超商的固定下單客;網際網路北京舊城門下,賣了百年蒜頭的農家,連結了世界,也連結了夢想。

溫世仁一生助人,他總用不尋常的故事,勸人要有夢想。他沒有諾貝爾和平獎的光環,不學大企業家搞造神運動,更不曾刻意營神秘形象,他身價五十億,連個保鏢也沒有。只讀書、花時間演講,上流社會愛玩的遊戲,與他無關。

他 聰明到可以教人簡易學英文,所以還出了一本『英語直通車書』。他語重心長地告訴年輕人,下一代不會英文就完了。在他鼓勵下,我曾幫失業勞工成立「網路夢想 學習中心」,他曾告訴我中高失業勞工只要不會電腦、不會英文、不會打字,這一生難再找到任何新工作。他認為國家失業勞工編列預算,卻只派他們去掃墳墓、撿 垃圾,是不負責任的失業救濟。

溫世仁和中國諸多政要朱鎔基等相熟,但他不炫耀,也從不拿來經營政商權。回到英業達的廠房,他依舊坐在筆記型電腦前,以前線作業員的態度管理他的企業。

有 回他跟我說,胡適是中國最有影響力的人,他希可以超越胡適,就在他倒下的前一天,他表示極為疲倦,上個月他總共用了二十五張boarding pass(登機證),絕大多數都是為了演講,他的人生累積了別人難以媲美的財富,也付出了別人難以相比的奉獻,他相信觀念的傳輸,才是世界往前走的動力。

他像奇葩,像天才,更像個大善人,他絕頂聰明,絕不耍詐,瞭解世故,沒有心機;毫無慾望,卻極有權力。五十五歲的人生,何其短;但在溫世仁身上,又何其長?

有次我問他為什麼和林洋港、許信良走那麼近,他說:「和有權力的人打交道,他可能會揣測你為什麼要和跟他在一起,和沒有權力的人打交道,反而可以真心交朋友。」

他 希望台灣有一個健全的政黨政治,所以眼看民進黨黨部跳票,他說:「以民進黨的貢獻,被錢逼死,實在太殘忍。」看到江丙坤、蕭萬長在野,他說:「這兩人都是 國家訓練最久的經濟人才,當我們面臨這麼嚴峻的全球化競爭,他們不能為國家服務,是國家最大的損失,也是領導人最深的罪惡。」

地圖上台灣和中國大陸,隔著黑水溝,在溫世仁心中「經濟海峽早已消失」。他比任何人早看到中國市場。當台灣經濟衰落時,他也第一個跑回來喊話:「我們要對台灣有信心。」他是世界公民,呼籲在全球各地發展的台灣人,不要忘了這塊土地。

聽 到他死亡的那一刻,我約莫幾個小時精神陷入恍惚,做為一個朋友,我心很痛,也不平,我當然不信上帝,否則一定在教堂裡譴責上帝,質問為什麼這麼早帶走溫世 仁。但我相信他的靈魂,可能比他悲傷的朋友來得超脫。可愛豁達的溫世仁,或許正拿著另一個新品牌的筆記型電腦,打呀打得連結另一個世界,尋找另一個夢想的 未來。當大家哭、痛、惋惜他的離去,他恐怕會回來說:「太早取得財富、太早完成夢想的人,生命就不應該太長。」

捨不得,不只是捨不得他,也拾不得這個社會從此少了一位善良聰明的人。當我們有他時,不知珍貴,等我們失去他、大西北失去他、等業達失去他、等祁連山下的小孩也失去他時,我們才發現,世上再難有第二個 溫世仁了。

2011年10月10日 星期一

兔子的論文

在一個充滿陽光的午後,一隻兔子從她的洞裡出來享受大好天氣。
天氣好得讓她失去警覺,一隻狐狸危隨其後,抓住了她。
「我要把妳當午餐吃掉!」狐狸說。
「慢著!」兔子答道。「你應該至少等個幾天。」
「喔?是嗎?為什麼我要等?」
「嗯,我正在完成我的博士論文。」
「哈,那是個很蠢的理由。妳的論文題目是什麼?」
「我正在寫『兔子比狐狸與狼的優越性』。」
「妳瘋了嗎?我應該現在就把妳吃了!大家都知道狐狸總是比免子強的。」
「根據我的研究,並不盡然。如果你想的話,你可以來我洞裡,自己讀它。如果你不能被說服,你可以把我當午餐吃了。」
「妳真的瘋了!」但狐狸很好奇,而且讀讀論文也不會損失什麼,就跟兔子進去了。狐狸再也沒有出來。

幾天以後兔子又出來休息。一隻隻狼從樹叢中出來並準備吃她。
「慢著!」兔子叫道。「你現在不能吃我。」
「為什麼呢?我毛絨絨的開胃菜。」
「我的論文『兔子比狐狸與狼的優越性』幾乎要完成了。」狼笑得太厲害,以致於鬆開抓住兔子的手。
「也許我不應該吃妳。妳的腦子真的有病,妳可能有某種傳染病。」
「你可以自己來讀它。如果你不同意我的結論,你可以把我吃掉。」
於是狼跟兔子進洞裡去,再也沒有出來。

兔子終於完成她的論文,並出來在萵苣叢中慶祝。
另一隻免子過來問她,「什麼事?妳看起來很快樂。」
「是啊,我剛剛完成我的論文。」
「恭喜!主題是?」
「『兔子比狐狸與狼的優越性』。」
「妳確定嗎?聽起來不太對。」
「喔!進來自己讀。」
他們一起進洞裡去。
當他們進去時,朋友看到的是一個典型的研究生的窩,一團亂,在完成論文之後。
存放這部具爭議性的論文的電腦在一個角落,在右邊有一疊狐狸骨頭,在左邊有一疊狼的骨頭,而在中間,有一隻巨大的、正在舔嘴唇的獅子。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你論文的題目是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 誰是你的指導教授
引申至上班族為:你做了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老闆罩不罩你」

2011年10月9日 星期日

以後你就會知道 ?!

切記…把握當下!!!以後你就會知道?......

十歲的我,面對著天真的隔壁小女孩, 聽她說:
「大哥哥,長大後我要嫁給你,我會對你好,以後你就會知道。」

二十歲的我,面臨聯考的挫折,只聽見父親說:
「大頭,不努力考上好學校,將來怎麼找到好工作,現在貪玩,以後你就會知道。」

三十歲的我,第一次相親,媒人告訴我:
「小嬋是個好女孩,聰明、孝順,會煮一手好吃的飯菜,娶了有幫夫運的她啊, 會好運一輩子,以後你就會知道。」

四十歲的我,收到滿是紅色的體檢報告,醫師告訴我:
「大頭先生,你應該減少應酬,少抽煙喝酒,少吃肉類和生猛海鮮,多運動,作息要正常。你要再不好好保重自己的身體,以後你就會知道。」

五十歲的我,喝了自己兒子的喜酒,鄰座的阿尚告訴我:
「親家!呷你恭喜呵!娶一個水媳婦,ㄚ嗯哥(可是)欠腳的媳婦派管﹝能幹的媳婦難管﹞,以後你丟摘ㄚ啦﹝以後你就會知道﹞。」

六十歲的我,參加了小學同學的葬禮。看到浮雲蒼狗,它彷彿告訴我
「……以後你就會知道……。」

現在的我,只擁有一本相本夾著幾張泛黃的照片;幾張忘記要寄出、 也不記得要寄給誰的情書;幾件參加過無數喜喪的西裝; 一紙成績單包著數十年努力後的退休金;還有一直陪在自己身邊的老伴。

我告訴我自己:「其實,你很富有;所以,把握當下,珍惜一切, 努力為人群去付出,至於以後,你--根本不須知道 !!!」

2011年10月8日 星期六

擁有愈多, 願意付出的竟然愈少


當我擁有愈多時,我願意給的竟然愈少...

在雲林急診的最後一個夜班……   
想不到病人竟像知道我要離開似的如潮水般從各處湧入。   

晚上9點多,門診醫生轉介來一位病人 溫先生。   
他發燒、嘔吐,右下腹有明顯的壓痛及反彈痛,看來就像是盲腸炎。   
我幫他作了簡單的身體檢查,告訴他和他的妻子……   
我的猜測以及可能需要開刀。   

「醫生,能不能更確定一點?」 溫 太太猶豫地追問。   
由於來診病人很多……   我說:「等一下抽血結果出來,我再進一步和你們討論」   
一小時後!抽血的結果顯示……   
白血球上昇、發炎指數也升高,有八成的機會是盲腸炎了……   
我說:「我會請外科醫生來和你們討論開刀的事。」   

只見 溫 太太又遲疑了:「八成?能不能肯定是或不是?」   
我有點生氣的回答道……  
「當然還有可能是憩室炎、腹腔內膿瘍等等的可能,我也可以很武斷地只告訴妳就是盲腸炎,反正開刀下來醫生也會告訴你…是有一點發炎,而妳也不會知道真相,只是醫學上本就沒有百分之百確定的事,我希望你能夠了解,也尊重你知道各種可能的權利。而且臨床上已經這麼像了,等待進一步檢查,可能會有盲腸破裂引發敗血症的危險。」

溫先生始終不發一語……
溫太太似乎不喜歡台北來的醫生這種多重可能的解釋方式。
在雲林我還是第一次遇到這麼龜毛的病人……
我替他打上抗生素,並且安排電腦斷層(CT),然後轉身回到淹滿病患的來診區繼續處理其他病人。
心裡直嘀咕健保局審查員若是抽到這本病歷…一定會刪我CT檢查費60萬元,然後附上一句…… (要放大100倍以嚴懲浪費健保資源)。

一小時後,斷層片洗出來……
果然在盲腸附近有發炎腫脹的跡象,現在盲腸炎的可能性有九成以上了,我指著片子對溫太太說…… 「少數的病人可以只用抗生素注射治癒,但大多數的情況下開刀還是最好的選擇(我還是維持我的說明方式)。」
想不到她竟然回我一句:「醫生,能不能帶藥回家吃就好?」
這回換我生氣了!來診護士一直在叫…
有新病人快來處理,這對夫妻竟然還這麼多意見纏著我。
我說:「如果早要這樣…就不需要這麼多檢查了!你不信任我們,我可以把你轉到其他醫院開刀,但要回去我不會同意。」
他倆靜默不語……

我於是說:「要不然你們簽自動出院吧,有事我們不負責!」
想不到一直不說話的溫先生竟然開口道……
「簽就簽吧!反正我爛命一條。」

我心頭一驚,只見溫太太低下頭說:「江醫師,我們不是不想治療或住院,只是我們一點錢也沒有……他每天當捆工領現,3個小孩才有飯吃,現在要是他開刀住院……」
我突然對剛才言語的魯莽感到抱歉,想了一想說……
「我覺得你還是開刀才能最快復原。我找外科醫師下來看看,錢的事明天一早我會照會社工室來協助你們。」
外科醫師也真好心,他算一算……
開腹腔鏡復原的最快,只要住院兩天,不過要自費兩萬多元;開傳統術式住院日數稍長,但只要花三千多塊;用抗生素治療則可能要住院一週以上。

真是一毛錢逼死英雄好漢!
溫先生搖搖頭……
溫太太想等隔天早上社工確定補助金額後再決定治療方式,於是溫先生就先在急診打了一晚上的點滴與抗生素,溫太太則是回家哄小孩睡覺後,半夜又來陪先生到天亮。
我在晨間會議時向鄰座的蘇醫師提到了這個病人………我說:「想不到雲林真的有這麼窮的病人,在台北從來不會遇到…」

可是他竟然皺起眉回我一句:「你怎麼可以讓他在急診待這麼久?盲腸炎會有破裂併發敗血症的危險!」
「我當然知道啊,可是…」我想反駁
可是他接下來的話卻讓我啞口無言…「我們可以讓病人因病而死,卻不能讓病人因貧而死!你應該先讓他去開刀,錢的事再想辦法,大不了就幫他出嘛!」

我腦中一陣昡暈,不是因為一晚沒睡的關係……
而是他突然把我的心敲開了一道刺眼的光,像住院醫師放映在投影幕上的燈一樣亮。
我想到10年前的一個晚上……
同學俊貿提議我們去《認養貧童》,我立刻就答應。
那時我的薪水還不到現在的一半,但卻對這樣的事毫不猶豫…
更早的時候靠公費過活……
還能捐出一個月的家教費並且和俊貿在補習街挨家挨戶募款。
而現在《付出》這樣的想法……
竟已不自覺地被排除在我行為反應的選項之外!
幾千塊對現在的我來說…不過是節省一場吃飯錢;對溫先生來說,卻是一家人命之所繫。
「我怎麼沒有想到?」
我懊惱驚覺……「當我擁有愈多時,我願意給的竟然愈少!」

我一面想一面走出會議室……
遇見社工說…他們是登記有案的低收入戶,可以補助大多數的費用。
我走到病床邊,看到護士小姐已經幫溫先生換好手術衣。
我向溫先生解釋手術後大約要休養時間,然後拉上圍簾……
把5000元放在他的手裡,他原本不說一語的漠然……
突然轉為羞赧,溫太太則在一旁說不要不要。
我硬是把他手握成拳……
說道:「沒關係啦,急診加住院要幾千塊,你開完刀還要一個星期不能工作。3個小孩總要吃飯啊!」
溫太太幾乎快哭了,溫先生終於說道:「醫師,我們雖不認識,可是,謝謝你對我們這麼好。我以後工作有錢……再慢慢還你。」
我揮揮手道:「沒關係,互相幫助而已…我要下班了,你還是要好好休養,不要急著出院,之後的復原才不會受影響。」

我經過忙碌的看診台……
向喚醒我赤子之心的蘇醫師道謝……他一頭霧水。
走出雲林急診的大門,門外清晨的陽光似乎更耀眼了。

2011年10月6日 星期四

趙小蘭一家


    ◎ 劉 墉


在我唸研究所的最後一年,日文課班上突然出現了一位五十歲左右的太太。

當她正襟危坐,擠在一群二、三十歲年輕人之間,跟著教授朗讀的時候,實在很有意思。

起初我以為她只是排遺時間的旁聽生,後來看她也緊張兮兮地應付考試,才確定是正式的研究生。

她從不缺席,筆記又寫得好,所以溜課的人都找她幫忙,我們稱她為趙太太。

直到畢業,才知道她就是趙小蘭的母親 ---朱木蘭女士。

我今天提到趙小蘭,並不想強調她是華裔在美國政府職位最高的人;也不想討論她的白宮學者、花旗銀行傲人的學經歷;而是希望讀者能了解一下趙小蘭的家庭生活。

因為我相信,沒有那樣好的家庭教育,很難有趙小蘭今天的成就。

最起碼趙小蘭今天立身華府高階層,那帶有適度矜持與華裔尊榮的氣質,必然來自她那特殊的家庭教育。

我用「特殊」是絕不為過的,因為在美國的中國家庭,能有她家那樣完整而嚴格訓練的己經太少了,即使在中國,相信也不多。

看過「真善美」那部電影的人,大概會記得茱麗安德魯絲初去當家教的時候,父親一吹哨子,孩子就由大到小,列隊出現的畫面。

這種情景,幾乎也能在趙小蘭的家裡看到。

趙小蘭的父親趙錫成博士很好客,每有客人來,六個女兒只要在家,一定出來招呼。

她們以非常恭敬的態度為客人奉茶,臉上總是帶著真誠的笑容。

尤其令人難以相信的是:以前當趙家宴客,幾個女兒不但出席上桌,而且是守在客人身後,為大家上菜、斟酒!

當我不解地問朱木蘭女士時,她說:「不錯!我們是教她們做Waitress,但那何嘗不是一種訓練?我的先生常對女兒說,人生做事好像開車,不是只能直走的,有時候必須左轉右轉。不要把伺候客人當做辛苦的事,當你們讀書讀累了,招呼招呼客人,不也是一種休息嗎?何況在這當中,可以學到許多待人處世的道理!」

也就因此,他們家雖有管家,孩子仍然要自己洗衣服、打掃房間。

大人的道理簡單:「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管家是請來幫助父母的,不是幫助孩子。年輕人理當管自己的事,不能太早就受人伺候,否則很難學會獨立!」

不僅料理自己的內務,每天上鬧鐘起床,小時候趕校車上學,回家由姐姐帶頭,自動自發念書。

而且她們家的六個女兒,還分擔家務。

每天早晨,她們要出去檢查游泳池的設備、撈掉水上的髒東西。

到了周末,則要整理佔地兩英畝的院子,把雜草和蒲公英拔掉。

趙小蘭最小的妹妹,現在十六歲的趙安吉,己經負責處理家裡的帳單、將耶誕卡的郵寄名單輸入電腦,並接聽晚上的電話。

尤其令人難以置信的是,趙小蘭家門前長達一百二十英呎車道的柏油路面,竟然是幾個姐妹,在父親的指揮之下自己鋪成的。

趙小蘭曾在《我的事業與人生》的文章裡說:「那時我們不見得喜歡,如今想來,大家一起工作、一起交談,很能領會父親良苦的用心了。」

「家園!家園!這個園地是一家人的,每個人都有責任!」 朱木蘭女士說。

正由於她們對家庭貢獻出自己的心力,所以尤其會愛家;覺得自己是家的一份子,家是屬於自己的。

特別是在一家人共同的工作中,更能體會榮辱與共、同心協力,而產生共同意識。

趙錫成博士夫婦的身教也是極成功的,他們家在晚餐後極少開電視,做父母的也以身作則,不在電視前花太多時間,母親跟著孩子一起讀書,父親則處理未完的公務。

從事航運工作的趙錫成博士,每天晚上都要工作到深夜。

他這種對事業專注的態度,相信也對趙小蘭有很大的影響。

當然,不論多麼忙,與子女的溝通還是不能忽略的。

每個星期天,他們一定全家去做禮拜,午餐後點心時間,則舉行每週一次的家庭會議,大夥高談闊論。

每個孩子說出自己新想法、收穫,提出計畫,並徵詢父母的意見。

所以當外人驚訝於趙家姐妹的紀律與服從時,要知道那是經由親子之間充分溝通,所獲得的共識。

當她們為家庭付出時,不是想到父母命令自己做,而是心裡的責任感。

家是一個「共榮圈」,當每個成員都這麼有向心力時,家庭當然會興旺。

我們確實看到朱木蘭女士,一九六二年帶著趙小蘭和兩個更小的女兒,坐船來美國。

從孩子們半句英文不通,必須由父親熬夜逐字教導。艱苦奮鬥到今天,已經有四個分別從哈佛、哥倫比亞、維州大學等名校的研究所畢業。連朱木蘭女士,都以兩全勤的紀錄,修得碩士學位。當然, 趙錫成博士更成為美國航運財經界的名人。

但是趙家儘管富裕,孩子卻多半進公立高中, 在外面的花費,不論大小,都要拿收據回家報帳。

趙小蘭唸大學的學費,還向政府貸款,靠著暑假打工還錢。

這不表示趙錫成夫婦小器,而是因為要求子女獨立、負責,把錢花在當用的地方。

她們孩子說:「我們雖然儉省,但是你們如果要學東西,絕對不省!只是既然要學,就有責任學好!」

所以趙小蘭和她的五個妹妹,不但功課好,而且各有才藝。

趙小蘭能打高爾夫球、騎馬、溜冰、更彈得一手好琴。
從前家住紐約長島時,還經常出去演奏。

此外,他們每年在暑假和耶誕節,分別安排一次全家遠遊。

從選擇地點、訂旅館房間,乃至吃飯的餐館,完全由孩子負責。

所以,這旅行一方面是全家同樂,一方面成為孩子們組織、分工的訓練。

由以上所舉的這些例子,我們可以知道,趙小蘭姐妹的成功,
與她們所受的家庭教育有絕對密切關係。
無怪布希總統在白宮接見趙錫成博士一家時,都特強調這一點。

還對太太芭芭拉說,應該向朱木蘭女士學學怎麼管孩子!

怎麼管?

答案應該是——
將中國傳統的孝悌忠信與西方社會的組織管理方法結合,既培養個人的獨立性,更要求每個人對家庭的參與,透過溝通後產生家庭共同意識,達成彼此希望的目標。

據我所知,在今年六月十七日美國父親節時,趙小蘭特別暫時放下交通部副部長的繁忙工作,由華府趕回紐約的家中,為趙錫成 博士過節。

請問,在國內有幾個身在外地、位居要津的子女,能在父親節時趕回家,並誠摯地送上一份禮物與祝福?

-----------------------------------------------------------------------------------------------------------------

 趙小蘭Elaine L. Chao,1953年3月26日-),美國第24任勞工部長。趙小蘭是美國內閣中首位亞裔女性、第一位華裔部長,也是小布希政府唯一「八年任滿」內閣部長。趙女士為資深共和黨人。 

這是當年趙小蘭的母親帶著三個女兒乘坐遠洋貨輪從中國臺灣航行到美國在甲板上的留影。(圖片由趙小蘭提供)

1953年春天,趙小蘭在台北婦幼中心出生,讀完台北再興小學二年級之後,隨父母移居美國紐約。趙小蘭的成長過程,受到父母的傳統教育最多。她每次演講,都一再強調:

「我能有今天,完全歸功於父母的教育。我所做的一切,都希望能讓他們感到自豪。特別是父親,常以中國古訓來教導我和妹妹,他教我們腳踏實地去做事,尊師重道去學習,無論求學做事,都要勝不驕敗不餒,要有刻苦耐勞奮鬥進取的精神,與樂於助人的善行。除了言教,更給了我很多的身教。」

風雲人物趙小蘭

在21世紀的風雲際會中,現任美國聯邦勞工部長趙小蘭女士被中外人士一致譽為本世紀「風雲人物」,光芒四射。她是美國歷史上第6位女部長,勞工部第24位部長,華人移民美國200多年來首任女性聯邦閣員。

風雲人物趙小蘭有與生俱來的美麗、聰明、端莊高貴,她擁有中國古典氣質和西方優雅風度,出眾的才華及卓越的智慧,談吐銳利但不逼人,她思路敏銳,謙和有禮,是最受歡迎的一流演說家,她勤奮努力的作風,光彩照人的表現,很快的被邀入美國主流社會,成為華府政壇一顆冉冉上升的新星。全美僑胞們都爭相集會祝賀她,中國人以擁有趙小蘭為榮,趙小蘭也以受到鄉親父老們的擁戴為傲。

美國共和黨第37屆全國代表大會,是於千禧年07月在賓州費城盛大舉行的,數以萬計代表參加了這次大會。全國各界除了把焦點放在布希與錢尼身上外,布希夫人勞拉、柯林˙鮑爾將軍和趙小蘭,亦備受囑目。因為他們3人都是被安排在第一天的黃金時間,向大家發表演說。

特別是台灣出生的趙小蘭,她以「不放棄一個孩子為題」,以自己的故事,宣揚布希的「溫情保守主義」的移民政策,十分吸引聽眾,成為大家談論的重要話題,不少人當時認為,這位儀表出眾,口若懸河的東方女將,一旦布希勝選,必被延攬入閣,脫穎而出。

趙小蘭果然不負眾望,接受布希總統提名,任命為聯邦勞工部長,並獲得國會一致通過。布希總統並於03月06日,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親自主持宣誓儀式,大法官歐康諾女士蒞臨監誓,趙小蘭成為聯邦第24位勞工部長,也是歷史上第6位女部長。

她是內閣中最年輕的一位,更是首位華裔閣員。消息傳出,全球電視報章雜誌,都爭相報導,瞬息間,有了「趙小蘭迷」,吹起了「趙小蘭風」。海內外華人,莫不欣喜若狂,為她喝釆,以她為榮。全美亞太區教育界人士,更推舉她為21世紀風雲人物。她和夫婿麥康諾參議員,無疑是華府最有影響力的一對權威夫婦。

究竟趙小蘭是誰?她的故事帶有傳奇色彩嗎?當然不是。她的成就、她的聲譽、她的位高權重,是靠著她自己點點滴滴,一步一趨而奮鬥出來的;她的「美」夢是用智慧、勇氣、信心和努力來打拼成「真」的。

本書將以趙小蘭在台灣出生、祖籍上海、8歲移民來美,如何從一個英文字不識,在很短時間竟能打入美國社會主流,上部長寶座的奮發歷程為主要介紹資料。她從學習、工作、參政,一路走過來的艱辛,誠為她常在演講中,多次所闡述的,美國是一個包容、機會均等、開放及有希望的國家,只要你不放棄、不缺席,就會走上成功之路。

趙小蘭由於成績優異,獲得該校4年全部獎學金。在她讀完一年級後,父親趙錫成博士的福茂公司業務蒸蒸日上,經濟環境好轉,她徵得父母同意向校方提出放棄後3年的獎學金,希望校方把這筆款子發給其他清寒同學。趙小蘭的慷慨胸襟及退讓心胸,獲得全校師生一致讚揚。

趙小蘭獲得哈佛大學企管碩士學位後,擔任過花旗銀行歐洲組資深主任,1983年被選為白宮學者,一年後在舊金山美國銀行任副總裁,後被運輸部任命為海事行政署副署長,接著升任聯邦海事委員會主席,交通部副部長。

老布希總統又任命她為和平工作團主任,以後又在600多人中被選聘為美國最大慈善聯合基金會總裁及智庫傳統基金會高級研究員。趙小蘭曾經接受全美12所大學頒贈的榮譽博士學位,哈佛大學商學院頒贈「傑出校友獎」。

由於她不斷參加公益活動,社會各團體都先後給與「傑出女青年獎」,「全美6大傑出婦女」及聖若望大學非校友最高榮譽金盾獎章。她擔任過20多個非政府職務,被7大企業聘為董事,《華爾街日報》並讚譽她是全美企業界最希望爭取的10董事之一。

美國全國性電視電台如ABC、NBC、CBS、CNN、C-SPAN及報章雜誌等媒體,經常播出她的專訪及畫面。布希總統及錢尼副總統就職當天,根據美國傳統國會照例宴請正副總統伉儷,趙小蘭被安排坐在總統與副總統之間,極為重要的位子,是史無前例的。她在任命聽証會上,國會議員不僅沒有尖銳問題,而且十分禮遇與溫馨,讓她輕騎過關。她在國會精湛的演說、高雅的丰釆,獲得議員們一致讚揚。趙小蘭——ELAINE CHAO ,在美國早已成為家喻戶曉的名人。

趙小蘭的聲音,已經傳遍美國,她高貴的氣質和風度,還有她的親和力,已經深深地印在人們的腦海中,她的豐偉成就更獲得中外人士的肯定。

趙小蘭雖人居高位,但她從不忘本,時以中華5,000多年文化為傲,以身為華裔為榮,她奮鬥的過程和輝煌的成就,早已成為亞裔青年的偶像,她為新移民描繪的「美國夢」,將是千萬華裔青年的借鑑。


【趙小蘭小傳】

1953年,出生於台北市婦幼醫院。
1959年,就讀台北私立再興小學。
1961年,移民美國紐約。
1975年,畢業曼荷蓮女子學院、獲經濟學士學位。
1979年,獲得哈佛大學商學院企管碩士學位。
1983年,當選白宮學者。
1984年,任職美國銀行,擔任副總裁。
1986年,當任職邦運輸部海運署副署長。
1988年,就任聯邦海事委員會主席。
1989年,升任聯邦運輸部副部長。
1991年,布希總統任命為和平工作團主任。
1992年,擔任聯合慈善基金會總裁與執行長。
1996年,獲聘傳統智庫基金會高級研究員、亞太委員會主席。
2001年,就任美國聯邦勞工部長──是華人移民美國200多年來,首位華裔閣員。